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强基计划的培养要求,切实加强对强基计划学生的学术指导,优化本研衔接培养模式,推动强基计划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24〕6号文)精神,以及武汉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的相关要求,数学与统计学院决定实施“博导一对一”指导计划。该计划旨在充分发挥博士生导师在学术指导与科研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强基计划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指导,助力其在学术道路上的成长与发展。
根据文件精神中提出的“选育融合、优化培养方案、做好本研衔接、强化接续培养”等核心要求,以及武汉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明确提出的“为强基计划学生安排知名教授‘一对一’指导学习及科研活动”的具体培养模式,数学与统计学院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导师遴选范围
指导教师从所有在数学与统计学院具有招生资格的博士生导师中遴选,以确保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符合强基计划学生的培养需求。
二、指导学生范围
本实施方案覆盖数学与统计学院强基计划的全体学生,具体为转段前(即大一至大三阶段)的所有强基计划学生。通过“一对一”指导,确保每一位强基计划学生在学术成长过程中都能获得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三、导师指导内容
博士生导师对所指导的强基计划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术与科研指导,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学业指导: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解决课程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科研指导: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提供科研选题建议,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和实验活动。
3.论文撰写:帮助学生提升学术写作能力,指导学生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4.专业发展:为学生的专业方向选择、未来发展规划提供建议,帮助学生明确学术兴趣和职业目标。
5.学业导引:及时发现并协助学生解决在课程学习、科研活动及专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以上指导内容,导师将从学术能力、科研素养和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四、配对原则与方法
为确保“博导一对一”指导计划的科学性与公平性,学院制定如下配对原则与实施方法:
1.信息公开:学院将所有博士生导师的相关信息(包括研究方向、科研成果简介等)整理后公开发布,以供强基计划学生参考。
2.自主选择与学院推荐相结合: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学术方向自主选择心仪的导师,同时学院将根据学生的学术需求和导师的研究领域进行推荐。
3.配对规则:
①.每位博士生导师在同一级最多指导一名强基计划学生,以确保指导质量。
②.若学生自主选择的导师当前尚未指导任何强基计划学生,且所指导的研究生数量未达学校规定的上限,则该导师原则上不得拒绝指导任务。
③.学生与导师的最终配对结果将在学院的统筹协调下确定。
4.换导师方法:如在强基转段前有换导师的诉求,需经强基学生、原导师、新导师三方协商,并上报院强基工作小组审核。
五、管理方法
为保障“博导一对一”指导计划的顺利实施,学院将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对相关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和监督。具体安排如下:
1.管理小组组成:管理小组由学院分管本科生教学、研究生教学的副院长及本科生教学办公室、研究生教学办公室、本科生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负责人组成。
2.时间安排:
①.每级强基计划学生须在入学第一学期内确定配对导师。
②.对于目前在读的强基计划学生,须在2025年3月前完成导师配对工作。
3.指导记录:学生与导师需每学期共同提交指导记录表,详细记录指导内容和成果,作为后续学生成长档案和评估的重要依据。
4.工作量认定:学院将指导工作纳入导师的研究生培养工作量考核体系(按照研究生第一年认定),确保导师在完成指导任务的同时获得相应的工作量认定。
六、实施效果预期
“博导一对一”指导计划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强基计划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生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该计划将促进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的有机衔接,推动强基计划“选育融合”目标的实现。通过全方位的个性化指导,学院期望培养出更多具有卓越学术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基础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数学学科“强基计划”博导一对一指导计划是学院落实教育部强基计划培养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学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探索。学院将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和预期目标的实现。希望通过这一计划,全体强基计划学生能够在学术和科研道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为个人发展和学科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七、如果有未尽事宜,由管理小组协调解决。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2024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