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学生工作
发现数模之美——武汉大学数学统计学院第十届数学文化节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13-03-29  点击次数:

三月二十六日晚七点,由胡元明老师主讲的讲座“数学建模示例”在数学与统计学院学术报告厅进行。本次讲座作为数学文化节的一部分,面向全校同学简要介绍了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

胡元明老师是校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团队的总负责人,奋战在数模培训第一线二十多年,从92年开始带领武汉大学数模团队参加全国数模竞赛,在国内外广获殊荣。

七点讲座开始。首先,胡老师简要介绍了数学建模,即用通过数学计算得到的模型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学习数学建模不仅能够增长自身的数学知识,还能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数模是一种数学文化,有助于提高个人素养,”胡老师说,“如牛顿研究万有引力定律,就使用了数学建模的手段。”据了解,如今数学建模在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我国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吸引了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的学生前来参加。在去年的数模竞赛中,我们武大的代表队获得了两个全国一等奖和两个全国二等奖,在全国名列前茅。

接着,胡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两个建模示例,分别是“最短路线 ”和“最速降线”问题。其中,“最短路线”问题研究了汽车从起点到终点,如何转向与行驶才能使路线最短的问题。看似简单的题目,却包含了微积分、曲率半径等数学分析的知识。“最短路线”一例说明,纯数学知识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具有实际意义。当然,更多的时候,数学建模不仅仅是与数学相关,还与物理等学科相联系,如“最速降线”问题。“最速降线”,即在铅直平面内,研究如何确定两点间的一条光滑曲线,使运动用时最短。很多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如牛顿、莱布尼兹、洛必达等都研究过“最速降线”问题。其中,伽利略曾猜想两点间为圆弧时用时最短,但被后人推翻猜想。意想不到的是,约翰伯努竟然利用光学原理证明了最速降线为摆线,这说明了数学建模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课程。

据胡元明老师介绍,数学建模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游乐园的滑梯,应用“最速降线”的原理,若形状设计为摆线,能让孩子们玩滑梯时觉得更加刺激。中国古代的亭台建筑,顶部的弧线几乎都设计为摆线,这样在夏天雨季到来的时候,雨水流过屋顶的速度加快,防止过多积水。从古至今,在不知不觉中,数学建模的结论被人们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学习数学建模,发现数学之美。相信同学们在胡元明老师精彩的讲座之后,对数学建模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数学文化节继续开展,让我们期待明日的文化盛宴。(通讯员蒋蔚 拍照张锐)

initpintu_副本.jpg

IMG_04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