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武汉大学第十九届数学文化节开幕式暨江宁教授报告会在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会堂举行。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汪思明主持讲座,来自不同院系的近200名学生参加活动。
汪思明向大家介绍了国际数学日的诞生。他指出,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也广泛影响着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医学等学科的发展;党和国家不断强调加强基础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其中数学更是占据核心地位。他表示,借助3月14日国际数学日的契机,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在3月份举办武汉大学第十九届数学文化节系列活动,以弘扬和传播数学文化、展现数学魅力。他希望全体同学能积极参与,阅读数学经典著作,向数学大家致敬和学习。
江宁教授以《大数学家的小故事——浓缩百年数学风云》为题展开讲座。他以时间为线,讲述了欧拉等诸多国内外数学界传奇人物的小故事及其背景。
64岁的全盲的欧拉,在他余生的17年里,通过和学生们的讨论和口述完成了400多篇论文。拉格朗日则在17岁时偶然读到了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的《论分析方法的优点》,发现了自己的真爱并在19岁时创立了新流派。阿贝尓一生坎坷,怀才不遇,他关于椭圆函数的理论研究直到去世后才被认可。黎曼在雅可比和狄利克雷的指引下,不仅学了数学知识,还学到了一个人如何坚持“自信”,一生10篇文章,名垂青史。康托尔饱受精神折磨带病坚持34年,终究奠定了集合论的基础。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表明了在任何认识中没有绝对的确定性,摧毁了数学家们两千来的信念。许宝騄是随机矩阵的最早研究者,晚年身患重病的他仍组织“班成”、“班果”、“班绩”三个讨论班,希望学生能有成绩,能有成果。吴文俊在获得邵逸夫奖时却坦言“我希望在中国的数学界,抑或在科学界没有英雄”,希望更多的人能在基础研究领域深耕并有所成就。广中平佑与两名天才同学同门时认识到,拥有竞争意识不是坏事,但竞争可能让人失去自我,所以需要提前了解放弃的艺术。张筑生是北大历史上首位被授予博士学位的人,他在深受癌症折磨的同时编写了最好的教材,并带领中学生奥赛五次登上顶峰。
江宁通过对以上故事的阐述,生动刻画了历史上伟大数学家的伟大灵魂、不朽的追求、坚韧的毅力等精神品质;也深刻揭示了在数学学习中需要不断阅读经典、勤于思考、勇于提问的学习方法。江宁希望同学们能主动与专业老师进行学习和职业发展交流,希望每位同学在数学之路上能够得偿所愿、一帆风顺。
汪思明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赞扬了江宁教授通过讲故事传递思想的授课方式和精彩的授课内容。他希望同学们从众多数学家身上吸取充足营养和精神力量,始终保持热爱、勤奋、坚韧和“不耻上问”,立定目标、久久为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数学力量。
(学生通讯员:陈宣羽 摄影:彭煜、曾维镜)